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学大古诗文-早梅阅读答案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5-03-18 17:19:30


我们都知道在每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,进行一定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与重要的,在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,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学大古诗文-早梅阅读答案,希望能帮助同学们理解这篇古诗,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。

早梅  齐己

万木冻欲折,孤根暖独回。

前村深雪里,昨夜一枝开。

风递幽香出,禽窥素艳来。

明年如应律,先发望春台。

注释:①齐己:唐末著名诗僧。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。然而科举失利,不为他人所赏识。② 望春台: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,又喻指京城。

孤根:孤独的根

(1)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,为什么?(3分)

答: “一”字用得最好。梅花开于百花之先,已见其“早”;而“一枝”又先于众梅,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,就更加突出了题中“早”字。(3分)。

(2)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,颇有抱负,然而科举失利,时有怀才不遇之感。尾联语意双关,“望春台”既指京城,又似有望春的含义。诗人这样写,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?(3分)

答: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,希望能在明年(他年)应时而发,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。(3分)

3.在诗人齐己笔下,“早梅”具有怎样的特点?请概括作答。(2分)

答:不畏严寒,傲然独立(清丽脱俗,素雅高洁)。(一点1分,共2分。语意相近即可)

4.诗歌第二联原为“前村深雪里,昨夜数枝开”,后将其中的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。(2分)

答案:将“数枝”改为“一枝”,照应题目,突出其开放之“早”(1分),显示出“早梅”的不同寻常,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(1分)。(语意相近即可)

5、这是一首咏梅诗,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,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。(5分)

答:(1)首联以对比(反衬)的手法,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。先将梅花和“万木”相对照,严寒的冬季,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,枝干快要摧折,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,回复了生意。或者答:以万木“冻欲折”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“孤根独暖”的性格。(手法1分,分析2分)(2)首联“孤根独暖”,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,颔联“一枝独开”强调这“一枝”又开在众梅之前。

6、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?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,为什么?(6分)

答;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。(2分) “递”和“窥”写得最好。(2分)“递”是说梅花内蕴幽香,随风轻轻四溢;“窥”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,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哪种惊奇的情态。由鸟及人,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。(2分)

7、诗的题目为《早梅》,但诗句内容未见“早”字。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“早”字落笔的。(4分)

答:通观全篇,首联“孤根独暖”是写“早”;颔联“一枝独开”是“早”;颈联禽鸟惊奇窥视,亦是因为梅开之“早”;末联祷祝明春先发,仍然是“早”。全诗首尾一贯,处处扣题,围绕“早”落笔。

8、末联两句意味深长,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?(3分)

答:语义双关,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,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,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,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,意欲大展宏图,有所建树,满怀期待的心志。

9、这是一首咏物诗。全诗刻画了梅花“不畏严寒,傲然独立”的个性,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、清高孤傲、坚贞不屈、执著自信的思想感情。(4分)

二:

(1)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?(3分)

(2)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。(5分)

参考答案

(1)一个“发”字,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;高树,楚天,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;朔风,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,不屈的品格。(每点1分)

(2)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,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,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。(答对两点给4分,答对3点给5分)

三:

(1)说说这首诗着力突出了所咏之物的什么特点,据此再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。(2分)

(2)赏析“风递幽香出”一句。(4分)

(3) 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,颇有抱负,但科举失利,未得酬志。从尾联可以看出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愿? (2分)

参考答案

(1)诗中用笔含蓄,句句暗扣“早”来立意,极写早梅中的早梅得一枝之秀、开“香”“艳”之先(或:独开一枝、秀先群芳)的风调、品性。(1分)据此可以“早梅”命题。(1分)

(2)一个“递”字,运用拟人,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,写出它对早梅仿佛充满爱怜之意(2分);借写寒风多情“递”“香”,从侧面烘托花香清幽怡人,并暗暗透露出诗人内秀、高雅的情怀(2分)。

(3)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,希望能在他年应时中举,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。

学大古诗文-早梅阅读答案,在上面文章中我已经为同学们带来了详细分析整理,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去做,更好地理解这篇古诗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102-8926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