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从乡土中寻找教育密码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4-15 18:36:19


家长生活中除了要关注孩子的学习,还要和孩子一起关注教育动态,为了使大家了解更多的教育动态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从乡土中寻找教育密码这篇资讯,希望大家好好阅读。

由于农村城镇化的推进,人们生产方式、生活条件已有很大的变化,农村儿童接触乡土自然,了解乡土历史的机会更少。乡村教育有丢掉乡土根基之虞。

随着社会的进步,城乡之间的差距在缩小,农村学校的条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。班班通、电子白板、塑胶运动场,在一些农村学校已是标准配置。但是农村学子素来以“跳农门”为目的,乡村教育把逃离乡村作为方向,这样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变。由于农村城镇化的推进,人们生产方式、生活条件已有很大的变化,农村儿童接触乡土自然,了解乡土历史的机会更少。乡村教育有丢掉乡土根基之虞。

城镇化的时代步伐不可阻挡,但是,城镇化并不意味着乡土中的一切都是落后的,更不意味着要抛弃乡土中的一切。教育关乎人的成长,燃灯续火,传承文明,要守住精神根基,续接优良传统。择善从之,方能继往开来。从教育的角度,从培养人的角度,乡土能够为教育提供多方面的精神养料。

乡土是民族精神教育的起点。传承家国情怀不能没有可亲可感的乡土元素。深刻体会到这一点,那是在几年前的一天,因为工作关系,我接触到一些反映乡村英烈的历史资料。阅读一篇篇故事,细看一张张照片,我在步入中年后才第一次认识到家乡曾经涌现出这么多英雄豪杰。他们以身许国,舍生取义,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,与我们在历史书中读到的那些家喻户晓的英烈一脉相承,其高尚悲壮毫无二致。惯于仰望高在云端的英雄豪杰,想不到英雄就在自己身边的土地上。把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连缀起来,我清晰地看到了中华民族求民主、求解放的历史进程。这件事让我汗颜,也给我启发:家与乡不可离,乡与邦本一体。从乡土历史里可以找寻到我们民族的心灵密码。了解乡土历史,我们才会学到有血有肉、生动鲜活的历史。我们在地方课程中融入本地系列革命故事,组织学生学习。每年清明节,不只是网上祭扫先烈,还实地给长眠在本土的烈士扫墓。从乡土出发,我们的历史教育、爱国主义教育接着地气、血脉贯通。

乡土是情感教育的宝库。乡村有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。农村自有农村的特点,更加接近大自然,有“大美不言”。变换的四季,无垠的田野,清新的空气,飘香的稻禾,还有朝露的晶莹,河水的清澈,鸢飞鱼跃,鸟语花香,那是在城市的混凝土森林中难以寻觅到的。“桃李罗堂前,榆柳荫后檐”,是陶渊明安顿身心的农村人家。“绿遍山原白满川,子规声里雨如烟”,是翁卷眼中的农村胜景。“一庭春雨瓢儿菜,满架秋风扁豆花”,是郑板桥笔下的农村生活。只要拥有一颗热爱自然、热爱乡土的心,我们随处都能发现乡村的诗意和美好。这就需要我们把发现乡村的美,融入平时的教育教学中。乡村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,如郊游、野炊、远足,为学生亲近自然,放飞心灵提供机会。陶冶思想情操要沐浴自然的风华,也要接受乡土人文的熏陶。俗话说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每一个地方都有地方上的贤才俊杰,有过去的、有现在的,有史书记载的、有民间传说的;或立言,或立德,或立功。总有值得学习的地方。我所在的公安县诞生过在文学上影响深远的“公安派”文学家袁氏三兄弟。学校开发三袁诗词课程,学生借助学习古诗词,增进了对乡土的了解和热爱,结识了三位来自家乡的卓尔不群的精神导师。

乡土是生活教育的实践基地。从农村里出来的成年人,稍一回忆,可能就会有很多成长记忆。农忙时节,帮助大人割谷、插秧,头顶烈日,汗流浃背。农闲时,跟着父母学种菜,翻地、浇水、锄草、捉虫,呼前跑后,兴趣盎然。更多的恐怕是和村里的小伙伴成对结伙,上树摘果子、掏鸟蛋,下水摸鱼虾、采菱角。或是分成两派,玩“打仗”的游戏,攻城夺地,一决雌雄。如此种种,既有劳动的辛苦,也有游戏的快乐。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里,强健体魄,锻炼品格,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。乡村仍是广大乡村儿童赖以生存的环境,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、生活育人的作用,鼓励学生家事村事“事事关心”,做小记者,了解变化、记录过程;做小管家,参与其中,出一份力。在班级交流时,学种菜、学卖货、学包粽子,一个个生活故事折射出学生的进步成长。从中学到的诚实勇敢、吃苦耐劳、团结友善等为人处世的意志品质,持久地驻扎心头,成为生活的习惯。在做中学、在玩中学,乡村生活教育增加实践历练,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。

鲁迅在《故乡》中感叹,“闰土在海边时,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园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”,表达出一个足不出户的富家少爷对大自然、对乡村社会的无限向往。孩子天性是热爱大自然的,乡村天然具有长养人、抚育人的功能。乡村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带领学生走上乡土发现之旅,比如参观访问、专题讲座、田野调查、实践劳动、志愿服务等。乡村教育如能引领他们发现乡村的美,感受乡村的节律,沐浴乡土的风华,其润泽心田的教化作用,一定会与他们在思想品德课、艺术课、语文课上学到的相得益彰,相映成趣,历久弥新。曾有一位城里的小学语文教师基于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现,开发出课程《在农历的天空下》。这位教师独辟蹊径,引导学生去沿着二十四节气,踩着时令的节拍,走进我国灿烂古代文化。踏在农村的土地上,而忘了仰望农历的天空,岂非教育的憾事?

农村学校置身乡土,师生都来自乡土,丢掉乡土之基,斩断与乡土的精神脐带,必会成为精神上无根的人。根深才能叶茂。但愿乡村教育能植根乡土,从丰富的乡土资源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料,助力学生健康成长。

从乡土中寻找教育密码这篇资讯是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的,希望大家能够多关注动态,更多的资讯,请查阅学大教育网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